蓝博思—专注技术创新TRIZ、研发管理IPD、质量可靠性咨询培训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家观点 查看内容
新产品开发管理问题剖析
作者:admin |来自: 蓝博思 发布时间:2013-3-1 13:45 阅读次数:767 【关闭本页

2001年初有报道称,2000年国内彩电全行业亏损,后来有彩电企业称自己没有亏损。但不管怎么样,国内彩电企业的日子非常难过却是不争的事实,相反,洋彩电挟先进的技术以新产品重新瓜分市场,占有率从前几年的10%左右的低点上升至2000年的30%,且利润不菲。对于成功企业,新产品代表企业60%的年销售额和50%的利润。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尤其是IT行业,企业间的竞争由“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快速推出新产品的能力成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是什么影响了企业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新产品的能力呢?经过大量的访谈调研,我们发现: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原因是对新产品开发缺乏有效的管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1、市场需求的理解和定义不明确

有些企业,在确定市场需求方面还处于拍脑袋的阶段,对市场需求的定义只凭直觉,认为某某产品概念可能会有很大需求,未经认证即匆匆投入资源进行开发,结果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需求根本不是这样的,该有的特性没有,并不急迫的特性倒不少,于是频频更改设计,甚至一切重来,既浪费又误时。

2、没有详细完整的开发计划

也有一些企业,对市场需求有较充分的认证,但往往没有详细的开发计划,只是粗略地估一下工期就开始进入开发。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计划太麻烦,反正计划不如变化快,有没有计划一个样。其实不然,反观优秀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开发计划非常详细,而且善用计划管理的工具,如:WBS(工作结构分解)、PERT(计划评审技术)、PROJECT软件,等等,通常他们的分级项目计划可以详细到每周、每天,国外优秀的软件企业甚至把计划做到每2个小时。

更普遍的现象是:只有开发部门的计划,而没有相关部门的计划。比如:营销系统的计划是绝不会与开发计划一并来做的,他们似乎只关心把产品开发出来,而不关心如何及时把产品卖出去;生产系统的计划也是不予事先考虑的,认为离生产日期还早得很,不用急,其结果可想而知:上市日期近在眼前了,而关键物料尚未到位,甚至于供应商还没有认证,工艺文件也没有准备好,上市日期或交货期一拖再拖,或者匆匆忙忙上马生产,导致很多质量问题,产品返修率高启,市场服务部门怨声载道。

3、沟通协调困难,人为延长了开发周期,甚至质量低劣

要迅速及时开发出适合于用户或市场要求的优质产品,非常需要跨部门的配合,比如:在产品立项时,需要市场部门的调研配合;在做需求分析时,还需要安装服务以及生产部门的配合;对于复杂的产品,在做计划时,没有人力资源部门的配合也是不行的;在开发过程中,更需要各个项目小组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产品模块之间的匹配。而实际情况是:部门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厚厚的墙,沟通协调十分困难,推脱扯皮屡见不鲜,延误工期是
必然结果。更严重的是:由于沟通协调不充分,造成设计要素考虑不完整,设计质量低劣。结果是:要么开发出来后难以生产,导致开发返工或生产成本很高,要么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后期的维护工作量大得惊人,开发人员和市场人员到处救火,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声誉。

4、文档不完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档就是产品,没有文档就没有产品(实际上,产品开发的目标输出不是样机或样品,而是一整套文档——用于指导生产、服务及使用等的各类文档,以及各种过程文档)。很多企业,文档只存在于开发人员的大脑中(特别是过程文档),或文档极不规范,只有开发人员本人才能看懂。一旦其人中途离职,由于该部分工作无人能顺利接手,只好重新开发,由此造成的损失和延误难以估量。这种现象在IT行业尤为普遍。

5、资源不共享,调配不合理

当一个企业同时有多个开发项目甚至多个产品线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也成了问题。优秀的企业是这样做的:尽量让公共的资源在不同项目之间共享,及时砍掉没有前途或优先级低的项目,尽量保证优选出来的项目有充足的资源,他们明白在市场竞争中“十头慢牛不如二匹快马”。相反的是:多数企业几乎还没有把资源共享和调配作为问题提出来。

类似上述新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新产品的能力。可见,要想在新产品方面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重整新产品开发管理。

 

管理登录

深圳市蓝博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39453号 业务范围:研发管理 可靠性管理 IPD咨询 技术创新 TRIZ

GMT+8, 2025-5-1 19:39 Processed in 0.038064 second(s), 16 queries .

回顶部